朱志方的孤独与惆怅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5-06-24
http://wuns.whu.edu.cn 2005-06-24 作者:通讯员李勇
朱志方1977年应届考上大学时16岁,是班上年龄最小的、是哲学系81级最年轻的硕士生;26岁获得博士学位,是哲学系教师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第一个用英文写博士论文的人,他的博士论文是哲学系有史以来最短的;他是哲学系开设课程最多的人之一,他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过数篇论文,哲学系请外国专家做学术报告,常见他客串现场翻译,他是武大青年一代第一个到美国讲美国哲学的学者。
“妻子曾批评我不会笑。不过,经过多年的学习,现在会笑了。”他说。初上讲台,他总是一脸的严肃,讲课一板一眼。现在去听他的课比过去活跃多了。有人感觉他不爱说话,不善于长篇大论;有人却知道在轻松的场合,他常常高谈阔论、智趣百出。跟他在一起很开心。
他专攻英美分析哲学,成天读的是外文著作和期刊论文。他说,刚上大学不久,偶尔买了一本杨一之先生译的黑格尔《逻辑学》,看了几页,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黑格尔先生在说什么。于是他就想读懂这本书。学哲学的动机就是这么简单。当年一直准备考黑格尔哲学方向研究生,临到报名时,却报了江天骥先生的分析哲学。
谈起做哲学的感受,他说他是一个孤独的人。
武汉大学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之一现代外国哲学学科,是由洪谦教授和江天骥教授等前辈学者建立起来的。洪谦教授曾在维也纳学派领袖石里克门下学习,1952年院系调整时去了北京大学。江天骥教授留学美国,在武汉大学任教五十余年。两人都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江天骥先生的弟子中,一度只有朱老师一人在苦苦地支撑着英美分析哲学专业。
他说,到美国或其他国家去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至于为什么留在武大,这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动机很难说清楚,但既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什么狼子野心。
朱老师说,选择留在武大,就选择了孤独。英美分析哲学是一个很大的领域,二十世纪表现得特别活跃,面对众多领域的成果,总有力不从心之感。这些年来,朱老师似乎在不断地开新课。
分析哲学要求有自然科学、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同时它又毕竟属于人文学科。因此,分析哲学有很强的跨学科特征,做起来也比较困难。分析哲学讲究严谨的逻辑分析,拒绝美文学和假大空,因此许多人不喜欢。由于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教学的人少,所以朱老师常感觉到一种理性上的孤独。
朱老师的孤独还来自他的性格的另一面:似乎他总是站在潮流之外。他的外语水平高,读到的外文文献也多,在学术上应该表现得很“新潮”,但在中国一个接一个的思想浪潮中,他很少插嘴。他在1989年即给研究生开设了系统的“逻辑哲学”的课程,但未见他写这方面的书,文章也很少见。而国内逻辑哲学的著作好几年后才有出版。他的博士论文研究对策论,1998年出过一本《社会决策论》。但当博弈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时,他又一言不发了。当“后现代”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他似乎在冷眼旁观。他似乎对冷门有特殊的兴趣。曾有人说,整个美国哲学都是皮尔士的脚注。他发现,中国对皮尔士了解太少了,其著作基本上没有翻译,研究文章也寥寥无几。他在研读一些皮尔士的成果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共鸣,于是皮尔士就成了他这几年学术研究的重点。
他只申请过四次国家社科基金,两次立项,一次通过了通讯评审,还有一次没有结果。他现在主管学院的科研工作,但几年前他甚至不知道哪些是权威刊物。他的著作《逻辑、历史与社会——科学合理性研究》(与周超合著)出版之后,有几位朋友对该书大加赞扬,可他就是不请人家写篇书评。
朱老师的“成果”已出版的只不过三部专著、两部译著,二十来篇论文加一些译文而已。他说,有那么多东西可写吗?这个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朱老师说,这只是事情的一半,还有一半是信息垃圾大爆炸。真正重要的有多少。大量的重复,大量的错误,构成了所谓的信息大爆炸的一多半。
他的论文,一般要读几遍才能读懂,文字很平易,难的是细致的论证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他说,写论文是要让读者注意你的观点和论证,不要搞一些美文,或者用一些生僻难解的概念、又长又拗的语句,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评价博士论文水平,朱老师说,这些年的确出了不少的好论文,但就哲学学科来说,论文的写作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论文是史料性的。不少哲学博士论文都是选做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所谓论文,不过是把那位哲学家所说所著清理一遍,同上菜一样一道一道地端出来。这样的工作值得做,但不应成为哲学博士论文的主流。博士论文的重点是“论”:全文围绕着论点展开论证。但这样的博士论文目前还不多。为此朱老师还专门为《光明日报》撰文,呼吁从史料研究转向问题研究。
朱老师备课非常认真仔细。在讲授“当代西方哲学名著选读”(英文原文)时,他不仅要细致地讲述名著名篇的理论背景、论证思路,还要讲解其难词难句。他把国内已有的译本拿出来反复地核对。这一核对他发现了很多问题:有的译本错误连篇,甚至意思也译反了;有的译本由国内首屈一指的名家翻译校对,但印刷错误成堆。秉承江天骥先生开创的学术传统,朱老师规定他的研究生一入学就必须读外文原版。
朱老师担任必赢766net手机版副院长。行政工作之余,一个学期从本科到博士生的课达四门之多,他感到要做的事太多太多,而时间和精力太有限。这一切都令他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