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新闻网】宝钢教师特等奖得主郭齐勇——国学智者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1-12-31

十一年前,郭齐勇与同道在武大创建了全国最早的国学实验班。十多年来,武大国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我国首个国学博士和硕士授予点,一些国学人才在这里诞生。

郭齐勇强调,“我们的国学是新国学,是开放的国学,是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社会的一种呼应和互动”。在此理念的指引下,他与同事们成功地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郭齐勇本人先后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日,他还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郭齐勇对自己一直有着清晰的定位:“心里总有一杆称,教师第一位的职责永远是教书育人。”多年来,郭齐勇一直从事中国哲学史、国学通论、儒学专题和《四书》、《老子》、《礼记》等课程的讲授。

郭齐勇已经60多岁了,但是每学年都坚持开设五六门课。他特别重视本科生教学,每年至少给本科生上三门课,还坚持为大一学生讲课,开通识课。他常跟国学院的老师说:“本科教学是基础,也是学科发展的希望,绝对不能忽视。”

郭齐勇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他可以很轻松的叫出班上一些同学的名字。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找一个位子坐下,与周围的学生交谈。课堂上,郭齐勇喜欢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边走边讲。国学院2010级硕士王鑫说:“郭老师讲课声情并茂,读文章抑扬顿挫,有时甚至手舞足蹈。他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名著时,会和学生围坐在一起,人手一份有古代注疏的竖行繁体字文本,随处讲解字词读音、含义和义理。他还经常联系生活实践,启发我们反思现实。”

郭齐勇说:“国学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新发现、新成果对于经典原著的理解和诠释有很大帮助,应该拿到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增强文献解读能力,实现国学教育的现代化。”教学中,郭齐勇特别重视将科研成功转化为教学内容,积极撰写多部优秀教材,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础。

郭齐勇还积极倡导学生教材更新换代、与时俱进。他编写了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哲学史》,还主编了《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撰写了《中国儒学之精神》等教材。

“郭老师特别注重我们的品德教育,他经常说:‘人文学研究要甘于寂寞,脚踏实地。绝对不能追逐时尚、急于自售’。”国学院学生陈辉说。

郭齐勇认为,作人文研究要用功于原始资料的探索、反思、解释与批评。在他看来,只有对第一手原始资料和海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真正做到竭泽而渔,才可能做出厚重扎实的研究成果。因此,他批改博硕研究生的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或学位论文时,特别严格、细致,常常指导学生改写或重写。

“郭老师改过的论文,基本都会遍体红字。从文章架构的毛病到理论与逻辑上的错误,甚至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尾注中参考文献的出版社与出版时间错误,郭老师都会一一标注,关键处还有很尖刻的批注。”学生冀倩茹说。

有位已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回忆:“郭老师批改我博士论文初稿、二稿的原件我都保留着,每每看到,都觉得十分汗颜。郭老师批得很细,凡文献上和理论、逻辑上的错误或毛病,无论大小,他不仅一一指出,而且说得很尖锐。郭老师还会在一些我不应该犯的错误上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让我自己思考。”

名师出高徒。在郭齐勇的严格要求和认真指导下,他指导的博士生,有一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两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一人获中国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人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到目前为止,郭齐勇已经培养出了20多位有相当学术造诣的博士,一些人已成为学术骨干,活跃在我国国学与中哲史学界。

在郭齐勇看来,“国学不仅是一门学问,它还是全社会的终极关怀。”20多年来,郭齐勇不但培养出了一批批国学人才,还深刻挖掘了民间的“善根”,唤醒民族精神。